遥想当初: 399元中外绘本任意读,打卡学费全返,入; 299元奇怪世界365问,打卡学费全返,入; 199元看图识字,打卡学费全额返,入; 99元一起成为小诗仙,打卡学费全额返,入; 9元72节带娃看世界,打卡学费全额返,入; 上,返学费价格不封顶,下,推广搞不好还有钱拿。 多么好的买卖,学习省钱两不误。 教育伙伴了解到有家长就这样不知不觉入了20多门“0元学”课程的。 每天带着娃积极打卡N+,从此以后再不关心股票、基金是不是跌出了翔,猪肉是不是成了“秋冬轻奢品”。 每天最关心的,是打卡,最担心的,是漏卡,最急切的,是如何补卡。 要说如此上进,是在乎那几百元吧,也不完全是,毕竟报课几千几万也没见大家眨过眼的。 其中的原因复杂而微妙。 鸡娃当然是首要原因,但大概也有迷恋生活被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目标填满后,所带来的充实和快乐吧。 成年人育儿养家的丧与疲惫,需要这样的鸡血和看得见的小小成就来对抗。 陪孩子学习,打个小卡,每天UP三连。 但没想到的是,入了“0元学”坑后的你,每天真实的状态其实是这样的: 那些潜藏在打卡细节里的魔鬼规则,整天折磨你,扰乱你,令你累到意识模糊,最后自动放弃。 首先“连续”二字,就能让很多家长心力交瘁,谁家不得有点计划外的情况?尤其是在孩子最“熊”的时候。 就算家长设闹钟并靠坚强的意志力做到连续打卡,但怎样才是合格的打卡,又是另一回事。 有些打卡不是学完就好了,还要做题,不是做了就OK了,还得达到多少准确率,最后打卡打到朋友圈,还得截图、上传到系统,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那再见。 以上还算是人性的,更坑的看下文。 有家长兢兢业业地打卡,风雨无阻地打卡,等到打完卡发现打卡规则里小小字写着“中途不能拖拽进度条”,卒。 还有拿年龄做文章的,付费前你是不知道的,付完钱后,你才懵逼发现7岁以上孩子打卡才有效,而你家娃才3岁。 同样令人懵逼的是,中途用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选项“截胡”你的返现计划,返现莫名变返课程。 从前扑后继中挺过来的你,想着,这会儿总能达标,返现了吧。 这笔钱虽不多,但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犹如一枚小小的勋章。 你还规划着和“0元学”机构进一步“缔结良缘”(说人话,就是花钱买课),彼此成全。 可没想到呀,没想到,“社会主义的铁拳”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返现?没有的。 上来一群念“拖字诀”的人,任你如何摆事实讲道理,他们只知演戏演全套: 哎呀,系统崩溃了; 我天,打卡文件丢失了,要重新人工统计,再等等; 装死; 失联。 有家长跟教育伙伴反馈,原来的大科学school,如今改名为比X启蒙的平台,擅自修改打卡规则,现在一直处在装死失联中…… 如果这些招再稳不住家长,那就使出万能招,甩锅给疫情,说啥资金链断了,没钱了,反正疫情也不会开口喊冤。 接着变相强迫家长签订“不平等条约”,返现变返课。 比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七点十分在家早教”,就用的这套标准流程。 七点十分在家早教给家长的信 一副大仁大义的样子,简直感天动地。 家长再“闹”,那就是家长不讲理,不“正能量”了。 有人还会跳出来劝家长,几百元就算啦,孩子也学到东西了,那些平台也不容易,毕竟也要成本的,大家都难。 哦?星庐的教育伙伴不这么想。 明明是家长被反薅了。 网上有个段子,大家可以先细品一下: 靠着“0元学”,其实很多平台是赚钱的。 赚钱当然没错,但别装糊涂装可怜。 参加过的家长应该都知道,“0元学”课程基本都为一次性成本投入的录播课程,后期可以反复用。 既然成本固定,那么只要付费的用户越多,平台就完全有可能收回成本,实现盈利。 所以,对平台来说,引流是关键。 那“0元学”真是太好用的模式了。 毕竟每个人的内心都或多或少住着个“薅羊毛”的灵魂。 那怎样让这些奔着“薅羊毛”而来的人,变成付费的人呢? 设置重重关卡。 你以为那些苛刻的打卡规则是平台为了督促你学习吗,不,是为了督促你放弃。 而现实也确是如此。 这第一波冲着打卡返现而来的人,大部分都很难坚持,那钱也就自然进了平台的腰包。 这还只是平台的第一笔收入,还有一部分用户会选择付费购买今后的课程。 这很好理解,“0元学”的打卡规则是一次很好的调教用户,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增加粘性的机会。 尤其是,当孩子觉得好,家长基本不会过多考虑,一个字:买。 看吧,平台不用花营销的钱,也不用招太多人,只用一个“0元学”模式,一套课程,就能轻松实现流量裂变,盈利闭环。 到头来,家长们以为是自己在薅羊毛,还怪不好意思的,结果真相是,自己被平台反薅了。 被薅的不仅仅是钱,是时间,是精力,是朋友圈的人际关系,是信任。 最恨的是,头都快被薅秃了,打卡、要钱、维权,没一个有结果,有种“苍天绕过谁”的无奈。 这段时间,教育伙伴收到多位家长关于“0元学”的投诉,涉及早教、古诗词、成语等课程。 疫情期间,一些平台看准了“0元学”模式,集中推了一批课程,这些课程更多地涉及素质教育,占用的通常是孩子课后的时间。 而今,这批课程到了集中返学费的时间。 所以,才会出现家长集中投诉的情况,有点类似,“0元学”领域的“跑路”。 按这逻辑,这样的情况接下去还会继续出现。 一位受害家长反馈的信息。 教育伙伴想提醒家长的是,缴费前,还是要对机构做些简单的调查,因为不排除其中存在只为了捞一笔就恶意跑路的平台。 另外,不要失了为孩子的初心,把“0元学”变成了一场无意义的追逐游戏。 个别家长,毫无意识地入了十几二十几门打卡课程,其实孩子根本完不成,最后可能就是为了打卡而打卡,有的甚至只是家长在帮着打卡。 至于,学习的效果,就无从谈起了。 教育伙伴心疼的是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其实“0元学”本身是个好模式,但现在有点被玩坏了,那家长就要调整策略。 首先,不要贪多,每天能坚持高质量完成1-2门,就不错了。 其次,战线不要拉得太长,那些打卡半年一年的课程,要谨慎。 别忘了,大家其实是交了钱的。 因此首要考虑的不是自己能不能完成打卡返现,而是这个机构会不会跑路。 战线拉得越长,风险越高,跟大课包是一个理。 所以,打卡时间跨度越短的课程,风险越低,短还有一个好处,如果孩子不喜欢,可以马上弃,换其他的。 总归,现在踩到“0元学”坑的家长们,难免糟心,教育伙伴的文章未必能帮家长要回来损失,但可以给大家一些避坑建议,如果有兴趣可以跟星庐教育伙伴聊聊。
……
(以上课程和价格,纯属星庐教育伙伴瞎编)
你的内心:你的身体:入课程,打卡,入课程,打卡,入课程,打卡,入课程,打卡。
你以为这样简单的幸福自己总可以把握吧。
不过,最大的“惊喜”还等在后面。
年卡卖不动,就推0元学
大课卖不动,来看0元学
0元学是灵丹妙药,瞬间拉动销量
这其实不是偶然。
免费领取

“0元学”打卡返学费,每天使我累到意识模糊!
来源:星庐课评 作者:星庐教育伙伴 发布时间:2021-03-31
749
教育伙伴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