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两天又看到一则扎心微博: 四川一位小学生在作文《说说心里话》中控诉:爸妈宁愿和网上不认识的人聊天,也不愿放下手机,和自己面对面聊天。 老师布置这篇作文后,她不知道怎么写,于是回家向妈妈请教。可是,「妈妈当时就在玩手机,也没有认真听我说的样子。」 她说:觉得有时候太孤独了! 然后,老师问班上同学:「你的父母有和她父母同样情况的,举一下手。」 视频里,大部分孩子都举起手来,看得心里一阵心酸。 一个男孩站起来,哽咽着吐露了心声:「每一次有委屈,想跟爸爸妈妈说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在玩手机,现在我就渐渐养成了有话说不出去。」 孩子感觉有话说不出去,正在扼杀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 所以,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慢慢变淡、变冷、变僵的第一步是:有话想说,父母却不愿听。 童年期的孩子对父母的情感很敏锐,一旦感觉到父母在拒绝、回避,慢慢就会把自己的内心关闭起来,独自孤寂。 2 比起「父母不听,孩子说不出去」,伤害更大的可能是:「孩子说,父母假装听」。 朋友儿子球球,在生日聚会上爆发了自己的小宇宙。他直接把爸爸的手机摔在地上,大吼:你骗人,你根本就没有听,我不想和你说了! 原来晚饭前,球球和参加他生日聚会的一个哥哥,因为曲奇饼干的归属问题打了起来。 打不过的球球,就哭着去找爸爸,而爸爸正组队玩手机上的「吃鸡」游戏。 球球哭着说:爸爸,李锐哥哥打了我。所以我也打了他,他比我大,我打不过。但是是他先抢了我的饼干......爸爸你有在听吗?! 爸爸一边和队友商量对策,一边应付球球:嗯,我在听。 球球还想继续说下去,爸爸却转过身,和队友狂聊起来。于是球球就爆发了。 有很多亲子关系,恰恰毁于:反正我说了,你也不听,那我干脆就不说了! 3 我有一个闺蜜,她的爸爸是军人。在她的幼年记忆里,爸爸一直是一个影子,但是特别有温度。 因为她很喜欢给爸爸写信。 从第一句「爸爸,我爱你」开始,她不知道和爸爸说了多少废话。 直到现在,她还总和我们调侃:只有在我爸面前,我才能永远天真烂漫。既可以牢骚满腹,又可以大放厥词,甚至可以和我爸联合起来,吐槽我妈。 每一次和爸爸说话,她都特别放松。 之前给爸爸写信,倾诉自己的烦恼,爸爸都会写好几页纸帮她分析,给她建议,然后说一些部队里的笑话,画一些表情包,逗她开心。 她喜欢爸爸专注地听她说话的样子。 有时候她固执,走极端,爸爸也会耐心地告诉她:就算爸爸的建议是错的,也希望你把话往心里放放,因为爸爸很爱你。 真正的倾听是什么?其实是爱! 《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倾听是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此时,倾听者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尽可能地体会说话者的感受。」 倾听所表现出的,不只是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理解和支持,还能引导孩子的内心,归于平静和从容。 而我闺蜜的爸爸对于她来说,是长辈,更是知己! 给孩子最温暖的爱,不是金钱和物质满足,而是父母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还有同情和赞美。 4 当我自己有了孩子,接触了心理学之后,对这句话感触颇深:「越不能好好听孩子说的父母,亲子关系越紧张。」 如果,孩子说「难过」,你说「别难过」; 孩子「哭」,你说「别哭」; 孩子说「紧张」,你说「别紧张」 ...... 你会发现:明明想让孩子摆脱不好的感受,他却越来越不好受。不管当时的态度有多好,语气有多温柔。 其实,不理解孩子当时的情感诉求,孩子就不会敞开心扉。 而倾听既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摆脱负面情绪,恢复正常的思维能力;又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孩子有足够的注意力,来理解和接受父母的正确意见和建议。 大部分亲子关系持续僵化,最大的问题是:你说,我不愿意听;你说,我假装听;你说,我反对听。 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求,使人们自觉脱掉大衣。其实质是:温暖胜于严寒。 5 处理亲子间倾听关系也一样:要特别注意孩子内在需求。 避免孩子唱独角戏。 孩子有话要和父母说时,父母眼睛离不开手机、电视。这会让孩子顿生一种被忽略感,年深岁久,孩子选择「闭嘴」,有话却和父母说不出口。 正确做法是: 当孩子给你说一件事的时候,放下手机,离开电视,停下家务,认真听,并且全神贯注。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诚,他才更愿意把自己的遭遇、感受完全告诉爸妈。 避免嘴上说在听,实际心不在焉。 正确做法是: 孩子遇到问题,避免责怪和干扰。 孩子跟父母讲话时,父母的责怪或建议有时会打乱孩子的思路,也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一旦失去积极性,最后就变成「算了,和你说了也没用,还不如不说」。 正确的做法是: 可以使用「哦......」「嗯......」「这感觉是挺伤心/难过的.......」「然后呢?」这样简单地回应孩子,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倾听是一种从精神和感情上关怀孩子的重要方式。父母首先做到只参与、不干涉,孩子才会完整地把想法、思路、事情经过说完。 父母都希望孩子享受美好生活,希望孩子得到爱与被爱、尊重和理解。但如果亲子之间少了倾听的桥梁,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彼此越飞越远,永远回不到从前。 父母善于倾听,就是为了和孩子长期保持亲密而友善的关系。 正如一本书中所说:「一颗灵魂可以在倾听中发现、欣赏和拥有另一颗灵魂的快乐。一颗灵魂也可以在倾听中感悟、理解和体会另一颗灵魂的痛苦。」 所谓倾听,最简单的就是:愿意听孩子,好好把话说完。 您是一位善于倾听的家长吗? 当孩子跟您说心里话的时候 您一般是什么反应呢? 一起聊聊吧!到了初中,父亲调职回家。即使十几年没生活在一起,他们也没有陌生感。
免费领取

这个让全班孩子举手反对的行为,家长你们有做过吗?
来源:东莞儿童网 作者:东莞儿童网 发布时间:2021-03-31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