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母慈子孝的感人家庭气氛,一旦辅导作业便“鸡飞狗跳”。开学后对家长来说,辅导作业更是莫大的挑战,一不小心就陷入误区。 今天,我们为家长减减负,分享各学段“陪读技巧”!让陪孩子做作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01陪读的标准是什么? 每天作业看着不多,却总要写到十点才行;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跳跃到亲妈崩溃; 每天检查孩子作业,简直是冲淡亲情的加速剂。 写作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不止是孩子,陪读的家长也面临很多挑战。 家长陪伴孩子写作业,重点在帮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强化自我管理,不让孩子失去自主性。 那怎么判断孩子是否需要家长陪读呢? ❶ 内容 孩子知道今晚要完成的作业内容吗?是在学校就一清二楚,还是回家后丢三落四? ❷ 程序 家庭作业有语数学科的读、写、算等各种类型,今晚先完成什么再完成什么,在孩子心中应该有个合理的安排。 有的孩子不注意科学安排时间和节奏,翻到什么做什么,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混乱、麻烦和拖沓。 ❸ 重点 当晚作业的重点是什么?老师会布置吩咐好,孩子应明白,以保证重点内容放在最佳时间和充沛精力时。 有的孩子不注意这一点,到了很晚很累时,才把重点内容翻出来草草了事。 ❹ 难题 这一点最重要。今晚作业难题是什么?我能独立完成吗?不要等到晚上做不出来问爸妈,或者打电话问同学。 如果家长能引导孩子在学校主动浏览作业,发现难点后请教同学和老师,这样孩子就有主动权和绝对把握。 孩子尝到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情的甜头后,慢慢就会主动和我们交流今天作业的难点,以及他是怎么思考的,哪些地方需要家长协助,哪些自己能搞定。 孩子具备以上四点,作业就基本上脱离了“陪”的依赖,而且可能主动学习新知识。 02各学段该怎么陪读? ▶ 小学低年级:一起走过所有学习细节 孩子尚在低年级,建议家长不要过早放手,重视每天回家后的“陪读时光”。 这一阶段要注意引导孩子培养好学习习惯,坚持完成作业、提前预习,让孩子明白怎样才叫一鼓作气。 认真完成作业,看起来是一件很小的事,不过当孩子坚持下来、养成习惯之后,将会是对孩子一生有益的习惯。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完全可以亲自去感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我们也帮大家整理了低年级孩子应该养成的作业习惯: 写字工整:一开始就要让孩子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否则到了高年再纠正,不但影响做作业的效率,还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做作业速度:成绩明显低于班级平均分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作业速度慢,做作业越慢,就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所以一开始可以不要求正确率,只要求速度,严禁边做作业边玩,尽量做作业中途不吃东西、不上厕所。 课前预习:提前预习第二天上课的知识点,这样孩子在学校时就会表现得比较自信,勇于表现自己,容易建立起自信心,并对学习产生兴趣。 ▶ 小学高年级:教会孩子技能 做计划表、画重点、做笔记······ 小学高年级是学习逐渐定型的阶段,这时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可能会对家长的建议有所排斥和抵抗,可以说是一个不稳定的阶段。 在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巩固在之前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果出现孩子书写时为赶速度字迹潦草,家长要做一定的提醒,必要时需让孩子重新再写一次。 这一阶段学习任务加重,孩子会遇到学习难题。但家长可以不用一直陪在孩子身边,可以教孩子学会做计划表、整理错题、画重点、做笔记等。 记笔记和找重点是相辅相成的,但是要让孩子尽量做到边听边写,记多少算多少,千万不要为了记笔记而错过老师的讲课内容。 帮孩子一起整理错题,让孩子每天把做错的题改正过来其实也是一种收获,既省了时间还养成了整理错题的习惯。 也可以帮孩子培养一项可以长期坚持下来的体育爱好,这样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作为孩子缓解压力、发泄情绪的一种途径。 ▶ 初中生:注意陪读模式的转换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提到,如果家长错过孩子的哪个发展阶段,那么孩子在那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就会被阻碍,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所以家长应适当地“狠”和“懒”,在不同阶段给孩子相应的成长机会。 初中生思维日渐成熟,自我意识渐渐觉醒,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他们思想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 这个时候家长不可以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包办代替,甚至把孩子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事,事事做主。 另一方面,初中阶段的学业任务明显加重,初一学习的文化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作业量也比小学多。 初中二年级会增加物理学科,初三会增加化学学科,而且初中三年每一年单个学科的知识总量也在增加。 家长一定要了解小学和初中学习内容的变化,在不同阶段对孩子做好不同的引导。 03 陪读的四大误区 陪娃学习难,写作业更难!这些家长可能会犯的错误,你有吗? ❶ 陪读时玩手机 有的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自己在一旁玩手机。 虽然看起来家长是在陪伴孩子,但是孩子在一旁看着会不自觉地被吸引,也会把注意力放在手机内容上,学习状态就会受到打扰,学习效率也会下降许多。 建议: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可以拿起书本,最好是纸质的。一方面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自己的提升。 ❷ 急于给孩子挑错 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有错题的情况很正常。 但是父母急于打断孩子来给孩子挑错,这就会打断孩子的做题思路,影响孩子整体做作业的状态。 建议:等孩子昨晚作业,家长和孩子一起检查,引导孩子检查、反思,自己总结问题。 ❸ 缺乏耐心讲解 当孩子遇到不会的内容时,很多家长讲了一遍之后看到孩子没听懂,就不愿意再耐心地讲解一遍。 家长没有耐心帮孩子分析原因,转而批评孩子脑袋笨、不认真。 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不敢再提问,甚至因为害怕惹得父母不高兴,只能不懂装懂。 建议:尝试理解孩子的思维,换一种角度说题目。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理解,可以换一位家庭成员。 ❹ 对孩子的要求过高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写得字迹潦草就急于把孩子的作业擦掉或者是撕掉,希望孩子能够更加认真起来。 但是这样的引导方式十分过激,很容易激发孩子的消极心理。过高的期待使得孩子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反而容易写不好。 建议: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家长自己要放平心态。 有句话说的好:“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 为人父母,需要不断精进“驭娃术”,集教育和引领于一体,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帮他们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授之以渔。 长此以往,写作业便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催化剂。
免费领取

小学初中各学段“陪读技巧”!
来源:点亮好习惯 作者:点亮好习惯 发布时间:2021-03-25
724